? ?
正月十七,是信宜鎮隆六雙村的年例。也是一年一度的六雙花燈文化節。
信宜市鎮隆鎮六雙花燈是廣府文化、高涼文化、壯瑤文化的結合體,是粵西地區保存得最完整最原始的農耕文化形式,也是粵西歷史演變的活化石??陀^反映了粵西民俗文化活動的變遷,極具鑒江流域地方特色,對研究粵西民俗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。
六雙花燈巡游民俗由來已久,流傳至今,已經三百多年。按照最古老的傳統,它是這一方水土的人民慶祝去年取得豐收,取得好收成的一種民俗慶祝、祈福儀式,也是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,許愿,祈福。
與粵西其他地區年例不同。正月十七這天,六雙家家戶戶拿著花燈,游遍6條自然村,走街串巷,走過山路,邁過田野,手舉點亮的花燈敬天,敬地,敬神靈。希望新年里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
因它極具特色,每年的六雙年例鬧花燈都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。
白花燈,當地土話叫做“白花貴子”,白花代表男丁。當地土語“燈”和“丁”同音,點燈和添丁是近音,六雙村人點燈游行,希望神靈和祖先保佑添丁發財。
六雙花燈以竹篾為骨,以宣紙為面,以祝語為表,以燭火為心,純手工制作,其品種繁多,制作精巧,具有原始農耕性、歷史傳承性和濃郁的鄉土性,滲透著濃濃的嶺南文化色彩。
如今,有300多年歷史的六雙花燈被列為“茂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”,2013年還在廣東省第二屆花燈文化節上奪金獎。六雙村也被評為“茂名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(花燈之鄉) 。18年5月更是以獨特的花燈文化獲得2018-2020年度“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稱號,這也是茂名地區唯一獲得這一榮譽的鄉村。
游花燈也有講究。巡游隊伍由大鑼開路、神轎、十二生肖燈、八寶燈、吊燈、走馬燈、宮燈、木偶、醒獅、白花燈、禾桿龍的順序,中間配以火水筒照明,。鼓樂隊和嗩吶腰鼓隊安插在隊伍中,載歌載舞。綿延數公里的花燈隊伍浩浩蕩蕩向各村游去。而各家各戶的人們早就恭候在兩旁,擺香案祭祀,上香,祈福,燃放爆竹?;粞灿魏臅r三個小時,游走數十公里,環繞6個自然村后,重回廣場,在廣場上燃放煙花慶祝,整個花燈游行才算完滿結束。
六雙花燈起源
相傳明朝中期,更多廣府人與客家人因戰事遷徙定居信宜,其中甘氏帶入中原文化,在當地制作與本地風土人情相結合的花燈,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花燈款式,這就是六雙花燈的雛形。
明朝年間,該地區出現鼠疫,六雙人丁驟減。當地村民在明朝崇禎二年(公元1629年)的元宵節期間,將各戶花燈集合在一起舉行游燈活動。因燈與“丁”諧音,添燈意為祈求添子增孫;同時,盼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由此,便形成了六雙花燈在正月十七游燈活動的傳統習俗,沿襲至今。
主辦: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承辦:茂名市信息中心
內容及技術支持:南方新聞網
粵ICP備05085994號-1
主辦: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承辦:茂名市信息中心
內容及技術支持:南方新聞網
粵ICP備05085994號-1